高考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6:05:0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小题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 小题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9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小题2: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一、自然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二、自然环境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都要发生变化;三、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化。故A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下题。
 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迭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拨髙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调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E.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F.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G.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H.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图中等值线西南大,东北小,全体变化趋势为西南向东北递减。 2.降水量大大于消融量时,雪线的海波低,反之雪线高;纬度低,气温高,雪线高;山陡,雪线高;判断雪线高低为纬度、降水量、地势等。梅里雪山地处西南横断山脉,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大量降水,雪线低。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林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说明影响新疆种植业的有利区 ? 位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自西汉开始经唐宋到二十世纪的50年代,位于昆仑山麓的耕地面积呈逐渐 ? 缩小且有从沙漠边缘向山前后退趋势。分析说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整体性: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的特征; ? 河流数量稀少、径流量小,多内流河;地表植被覆盖少,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 ? 含量少,土壤的发育程度差;地形地貌受风力作用影响显著。差异性:水平方向,西北地区降水量 ? 大致呈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带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荒漠 ? 带;垂直方向,西北高大山地(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受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山地垂直自然 ? 带明显。 (2)分布特征:耕地集中分布在山前绿洲(冲积扇)地区;林地集中分布在降水较多的高大山地上(天 ? 山、阿尔泰山)和一些河谷两岸。区位因素:有利区位因素:光热资源丰富;冲积扇地区的地形平 ? 坦、土层深厚;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农产品的 ? 输出和生产资料的输入(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然原因: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冰川面积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河流的径流量减小、流程缩 ? 短。人为原因:历史时期的“移民实边”及近代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不合理的 ? 灌溉及盲目垦殖导致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加剧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