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新华网2010年9月26日消息?广东省防总25日发布《“9·12”特大洪涝灾害伤亡成因分析报告》。报告称,特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奥西灾区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受“凡比亚”影响,从9月21日开始,广州高州、信阳和阳春三市、县交界的区域出现特大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仅高州马贵镇就死亡和失踪66人。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2.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具有的气候特征是
A.我国东部地区泥石流分布较广
B.泥石流是岩体或土块,在一定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
C.泥石流的形成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是山区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E.终年高温多雨
F.终年干燥
G.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H.终年降水均匀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泥石流是山区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自然灾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大规模自然灾害共造成的29.5万人死亡。
2010年之所以会成为灾难之年,人类本身的行为是主因。

(1)造成俄罗斯高温并引发大火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
(2)美国中东部多暴风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较轻,这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之所以会成为灾难之年,人类自身的行为是主因”,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气旋
(2)中部平原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墨西哥湾暖流使美国东部空气湿度增大
(3)有。欧洲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同时因经济总量大,灾害造成的损失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影响较小。
(4)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人类自身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各地出现极端天气;二是随着全球人口增加,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地区的居民变得过于密集,在这样的条件下,地震、台风和洪水等大型自然灾害将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示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鼠灾
C.寒潮
D.风暴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自西北向东南地区扩展,其源地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故判断为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而造成的寒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自然灾害的源地、发展过程等信息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 ②过度垦荒 ③破坏植被 ④气候干旱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E.塔里木盆地
F.河西走廊
G.河套平原
H.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1.黑风暴反映荒漠化,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故选C项。
2.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堰塞湖容易形成在山体峡谷处,上游形成堰塞湖。图中C区域峡谷处如受堵塞,则容易形成堰塞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