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海拔高低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天气状况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根据④地的日照时数较①地短,判断①地位于④地的南面;结合昼长分布规律,全球的日出时间应越往北日出越晚,而四地同时日出,故判断北面的④地位于①地的东侧,而①位于④的西侧,故选D项。
小题2:根据②地日出3点,故出现昼长夜短,故光照时间较长;而③地日出6点,即位于赤道上,故日照时数较②地短,纬度位置是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题3:③地位于赤道,此时为冬至日,全球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横坐标日照时数和纵坐标日出时间信息判断纬度位置,结合12月22日的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和晨线分布规律判断各点的相对位置。并结合关于昼夜长短和日出方向的基础知识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小题2: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
A.北京昼短夜长
B.黄河河水结冰
C.塔里木河水上涨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中心是北极点,所以是逆时针自转。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则为昼,所以甲左侧的昼夜分界线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日出时间为6点。根据图中的等份关系,可以判断一份是45°,相差3个小时,所以推断出甲地时间为9时,B对。A、C、D错。
小题2: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昼长大于夜长,所以北京的昼长夜短,A错。北半球夏季,黄河水不会结冰,B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上涨,C对。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远日点附近应是较慢,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看图,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该考察船出发的时间北京最可能是(?)
A.昼短夜长?B.夏季?C.6月?D.5月
10.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0°?B.10° ?C.0°?D.20°
参考答案:9.A? 10.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杨先生在荆州(30°N , 112°E )工作,在7月份某天早晨8点(北京时间)当他走进单位大门时,发现影子落在自己的正前方。 
小题1:单位大楼有甲、乙、丙、丁四个大门,杨先生走进的大门可能是哪一个?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杨先生走进的大门约在地方时几点时结束阳光照射?
A.12:00
B.13: 28
C.14:00
D.14: 32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当北京为8点时,荆州的地方时为7点28分,此时太阳应位于东南天空,所以当杨先生进门时的影子位于自己正前方时,表明此门应朝向东南,结合图中指向标,对比四个大门,只有甲大门朝向东南,故选A。
小题2:当太阳辐射方向与甲大门的朝向垂直时,甲大门结束阳光照射,因太阳在天空中每小时运行15°的角度,那么从杨先生进门起,也就是从当地地方时7点28分起,再过6小时就结束阳光照射,其当地地方时应为13点28分。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
1.太阳直射点所在日期为22日,则此时北京时间为2.在图示的时间,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存在的是
A.6月22日14时
B.6月23日2时
C.12月22日14时
D.12月23 日2时
E.孟加拉国正遭受西南季风的袭击导致涝灾
F.澳大利亚农民正在忙于收割小麦
G.我国北方地区遭受寒潮和沙尘暴袭击
H.南极附近水域盐度是一年中偏低的时候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中心为南极,故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图示夜半球的平分线为90°E,时间为0时,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90°W为22日12时,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时间为23日2时,且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12月。
2.图示时间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孟加拉国遭受西南季风影响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此时澳大利亚为夏季,正处于小麦收割季节,B正确;我国为冬季,受寒潮、沙尘暴影响,C正确;南极附近气温高,大量极冰融化导致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时间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和晨昏线图示的时间计算基本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