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C方案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6为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建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小题1:甘蔗为南方热量条件充足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故B项正确。
小题2:图示产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形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和循环经济基本原理。难度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人类环境的是( )
A.大气
B.矿藏
C.人类
D.名胜古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以人类为中心,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人类环境应是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漫画:颁奖会?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阅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4分)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分)
参考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4分)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4分)
(3)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2)材料二中反映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3)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调用课本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等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5所示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与南半球温带山地相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②图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说明位于南半球,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说明位于温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旅游资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