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甲为石灰岩 B.乙为大理岩 C.丙为大理岩 D.丁为花岗岩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红色砂岩,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甲为冷凝作用形成的为岩浆岩,乙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丙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丁为熔融作用形成的岩浆。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日本富士山顶火山喷发形成岩石为岩浆岩,岩浆岩为甲。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小题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的成因都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
小题2: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共同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 大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名称)板块。(2分)
(2)据新浪网报道2014年9月到12月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多次发生地震,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云南、四川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
(3)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从地形上看属于 ,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4分)
(4)乙处地貌类型为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主要是 。(2分)
(5)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参考答案:(13分)
(1)六 太平洋板块(2分)
(2)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2分)
(3)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4分)
(4)冲积扇(或洪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2分)
(5)不适合(1分)此处为断层,为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影响水库坝址安全(1分),且丙处于断层线的部位,地下水容易从断层线下渗,带来其他地质问题。(1分)
本题解析: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
(3)甲地岩层中新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4)乙处是冲积扇。位于山前地带,河流从山上携带泥沙,出山时由于地势变得平坦,泥沙大量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扇状。
(5)丙处断层,为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建坝容易溃,影响水库坝址安全;丙处于断层线的部位,建设水库后,地下水容易从断层线下渗,带来其他地质问题。
考点: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雅鲁藏布江位于东西向地缝合线附近(板块交界处),岩层破碎,易发育河流;受河流两侧东西走向山地约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2 )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而发育在这里的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海拔3500 米左右),气候相对较温暖,降水较多(气候必答):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河流水资源丰富,可供灌溉之用(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优越)。(任答对2 点)
(3)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必答);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分异明显(必答);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域面积狭窄;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丰富。(任答对3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小题。
小题1:左上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小题2:右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左上图所示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则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冰斗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小题2:右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景观图根据地貌形态来判断具体的外力作用。
【规律总结】列表法比较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侵蚀
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