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9 13:18:0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参考答案:1、D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项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安徽省人口、C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C.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D.人口集中度与CDP集中度完全背离
| 小题2:图示安徽省人口与C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橄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材料可知,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图示安徽GDP洛伦兹曲线弯曲度大于人口洛伦兹曲线,说明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C项正确。 小题2:按一般规律,人口集中度应与GDP集中度基本一致。安徽之所以出现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二是安徽省经济核心区比如合肥、“两淮”,皖江城市带等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三是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形的差异有利于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一致,安徽省南北气候的差异不足以导致人口与GDP集中度的差异,所以④⑤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的集中度关系不大且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不是快速下降②错误;所以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人口结构已经从2000年的“男少女多”演变成2010年的“男多女少”,性别结构发生“大逆转”。其原因主要是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生育观念的变化 C.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 D.社会福利的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深圳是我国改革的窗口,经济水平高,生育观念早已经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此次人口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变化无关,B错。该时段国家计生政策没有改变,C错。社会福利提高与男女多少变化无关,D错。深圳打工人口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产业对女性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如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到内地地区,女性劳动力也随着迁回到内地,所以形成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A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读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入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 B.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不断增加 C.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增加 D.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增加
|
小题2: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差距的变化可能导致
A.人口从长江三角洲向云贵高原移动
B.农村向城市移动
C.北京向天津移动
D.苏南向苏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直接读图即可。
小题2:图示反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故出于城乡经济差异的原因可能导致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 ]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