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9 13:32:2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对应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A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有限,故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B错误;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由于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不断加大,D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完成5—6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国的农产品均有水稻、黄麻 B.两国国土面积较大,矿产资源丰富 C.两国的气候类型均以热带气候为主 D.两国的地形相似,北部为平原,南部是高原
| 小题2:近年来,乙国北部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 小题1:甲表示印度,乙表示巴西。A项黄麻盛产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不是巴西的主要农产品;错误。 小题1:乙国北部是热带雨林地区,非法牧场扩张,说明雨林被破坏,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①②④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江,最终流入?海。 (2)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3分) (3)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选) A.贵州省?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4)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4分) (5)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2分)
参考答案:(14分) (1)③?澜沧?南? (2)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北高南低(3分)?侵蚀(切割) (3)B (4)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五选四,每点1分,共4分,必须考虑到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回答一方面因素最多给2分)? (5)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四选二,每点1分,共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第(1)题,直接读图即可,湄公河的上游为我国澜沧江;注入南海。 第(2)题,该半岛为中南半岛,为我国横断山区的延伸,故地形特征表示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峡谷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第(3)题,湄公河上游流经我国云南省。 第(4)题,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市场、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第(5)题,区域合作的意义主要从资源开发、交通发展、市场拓展等方面,结合优势互补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1)湄公河为中南半岛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其上游为我国的澜沧江。(2)地形特征需指出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该地区的高山峡谷,是受内力作用和外力(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3)影响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4)湄公河的上游与我国云南山水相连。(5)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可通过对资源开发、优势互补、市场开发、经济合作等方面分析。另外学生还需明确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马来半岛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地区,故泰国南部盛产天然橡胶。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为泰国。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图中铁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因素以及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5分) (2)简述B位置东西两侧雪线的高低及原因。(2分) (3)描述40°以南地区东西海岸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穿越安第斯山脉,地表起伏大,建设难度大(1分);西部位于板块边界,多地质灾害(1分)?促进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横贯大陆,缩短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行程(1分);促进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1分)。 (2)东高西低(1分);西部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1分) (3)西部曲折,东部平直(1分)西部受侵蚀作用更强(1分)西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图示影响铁路建设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方面分析;修建铁路的意义主要从缩短距离、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和交流等方面分析。(2)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3)40°附近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故西部受风力和海浪的侵蚀严重,而东侧则海岸线较平直。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威海的位置及变迁
 材料二?近年来,威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空中盐粒飞舞。 (1)中亚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2)试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3)请分析材料二中所述的盐粒来源。
参考答案: 1)棉花(2分) 2)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增发量大,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人为原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是中亚地区主要的农业区,由于人类大量引用河流水灌溉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4分) 3)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土壤中和地表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