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近年来,古都北京沙尘暴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肆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小题1: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即沙尘属于悬浮颗粒物;
小题1: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前奏;
小题1: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属于冷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是迎风坡
E.T冬<18℃
F.T夏<18℃
G.T冬<10℃
H.T夏<20℃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雪线分布一般遵循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的原则。所以图中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
2.主要考查海拔对雪线的影响。山顶有永久性冰川说明夏季山顶温度也小于零摄氏度,根据该山体海拔3000米且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推断出T夏<18℃?。
考点: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将雪线的相关知识融入图例中形象直观的考查所学知识。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称为雪线。雪线的测定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2.东坡常绿阔叶林带之下形成灌丛植被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东坡带谱比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顶海拔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温暖
C.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E.土壤贫瘠
F.森林被大量砍伐
G.海拔低,气温高
H.水平衡失衡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常识可知一座山的山顶海拔高度应该是一个固定数值,不可能因为坡向不一而不一样,故A错误;高山草甸带以上的自然带是高山冰雪带,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高即西坡的高山冰雪带海拔更高,这说明西坡的温度更高,所以B为正确答案;若西坡湿润,降水更多会使高山冰雪带分布的海拔高度比东坡更低;故C错误;东西两坡是山地的一侧,所以积雪冰川带的下限不一不是受地形影响,而与气流的冷暖性质有关。
2.由于题干要求是自然原因可以排除B选项;再结合图例中的灌丛带中的“干旱河谷”说明该河谷由于降水少所致,即由于位于河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故答案为为D;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图示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参考答案: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原、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原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破坏。直接利于图示的环境恶化关系图概括;自然原因主要以全球变暖为背景;人为原因主要由于人口压力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起。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