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0° B.23°26′N C.66°34′N D.75°N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年中,正午阳光物体影子始终向北的地区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一年中,正午阳光物体影子始终向北的地区是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所以符合的是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Y)随时间(X)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依题意,从c日期到d日期,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北移至北回归线,则厦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必然变短。
小题2:依题意,该日此区有极昼,正午太阳高度为30°、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极昼区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的一半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0°S,故该地纬度为80°S;另外可看出,北京时间18时为当地正午12时,则该地经度为30°E。
小题3:依题意,横坐标为日期且d为6月22日,则图中c为3月21日前后,此日当地应该是18时日落,而图中显示此日北京时间6时日落,可计算出该地位于60°W,位于西半球;则北京时间9时,该地地方时为21时;图中显示6月22日该地北京时间9时日落,即当地时间21时日落,可算出该日昼长为18小时,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c为经线,b为晨昏线,甲、乙两点是晨昏线b与a、c的交点。冬半年的某一天,两个地理研究小组分别在甲、乙两地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若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则甲地纬度可能为? ( )。
A.50°N
B.53°N
C.41°N
D.47°N
小题2: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地同时看到日出 ②两地日落的时刻相同 ③甲地在北京东北方向
④乙地在北京东南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在同一天甲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知,两地的纬度差为6°。根据夏至日时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26′,可算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2°26′。将各选项代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HA=90°-|φ-δ|=90°-|50°-23°26′|=63°26′,A错;HB=90°-|53°-23°26′|=60°26′,B错;HC=90°-|41°-23°26′|=72°26′,C正确;HD=90°-|47°-23°26′|=66°26′,D错。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两地所在的晨昏线b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晨线,两地同在晨线上应该同时看到日出,①正确。两地处于不同经纬线上且昼长不同,因而日落时刻不可能相同,
②错误。根据题中“甲地在北京时间12:12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9°,乙地在北京时间12:04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23°”,可计算得出甲地经度为117°E,乙地经度为119°E。结合上题可知甲、乙两地皆在北京(40°N,116°E)东北方向,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等值线图》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