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的发展
B.东南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C.我国农村的人口密度过大
D.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1982年和2012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读图回答小题。
1.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82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2.我国2012年的人口死亡率为
A.日本
B.俄罗斯
C.坦桑尼亚
D.英国
E.7.14‰
F.8.19‰
G.5.57‰
H.16.12‰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为典型的高增长类型。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这一阶段。坦桑尼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1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9%。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得出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即我国2012年的人口死亡率为1.193%- 0.479%=0.714%。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模式及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统计数据考查人口再生产模式及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解答时结合课本所学相关知识点根据题文资料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是“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2.大量人口的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E.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F.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G.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H.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根据资料信息分析:女性人口的年龄总体大于男性。儿童人口大于老年人口。这种人口迁移主要是因为浙江经济较发达,从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入的民工为主。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A项因为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故死亡率降低。B项迁入人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C项被抚养人口主要是儿童和老人,当然增加。D项,由于人口迁移扩大了人们交流的地域范围,故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为: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三峡移民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故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题。
1.两城市发展进入2.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E.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F.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G.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H.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人口变化判断,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即加快了城市化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城市及郊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并结合城市化的不同阶梯的人口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