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明显减少长江的年径流量 B.使库区水体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增强 C.显著增加泥沙的下泄量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长江三峡虽然位于扼守长江上游,但不属于大西南的腹部;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地处中部和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
【小题2】三峡大坝的建成,使河流径流量减缓,输沙能力降低,净化能力下降。洪水期拦水、枯水期放水,到达对水资源、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可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但不减少径流量。
考点:该题考查三峡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四条不同河流各月平均流量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四条河流中,雨季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小题3: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的河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对比图中四条河流的径流量的大小及时间分布,③河流径流量大,且径流量大所持续时间最长,所以该河流应为降水补给,且雨季时间最长。故选C。
小题2:①河流的径流量只是气温高的5、6、7月份径流量大,而冬季出现断流,所以可判断主要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故选A。
小题3:东北地区因冬季有积雪,春季气温升高时积雪融化,所以河流有春汛,夏季为雨季,所以有夏汛,对比图中四条河流,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的河流只有②河流。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读图完 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②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③沿岸洋流的影响 ④受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补给为主
B.6、7月份水量最小,甚至断流
C.落差大,水能丰富
D.流速慢,含沙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带,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处地势西低东高,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①对。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控制区主要在回归线附近,这里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②错。该地沿海是中低纬度大洋的东岸,大陆的西岸,沿岸洋流是寒流,受洋流的影响,降温减湿,降水少,③对。此地位于南半球,不受东北信风控制,④错。所以C对。A、B、D错。
【小题2】图中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应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6、7月份南半球是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少,河流水量最小,甚至断流 ,B对。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落差大,但是因水量小,水能并不丰富,C错。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可能较大,D错。
考点:气候成因;河流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下地幔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
【小题2】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C.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D.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小题3】图示四处海域有著名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岩石圈除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源位于岩石圈。
【小题2】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南,该处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小题3】④海域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考点:地球内圈层结构、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