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①低温严寒 ②风速较平稳 ③海拔高,缺氧 ④距中山站较远,需设置中继站 ⑤环保要求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极洲。
小题1:A项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终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错误。B项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早看到日出,即地方时最早。故结合三地的经度看,昆仑站最东;故B项正确。C项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长城站最大;D项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日出均在正东方向;错误。
小题2:②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受极地东风影响,且由于纬度高,地势高,故风力较大;错误。
小题3:考查南极洲,经纬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弧线MPN表示晨昏线,虚线圈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圈表示赤道),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在M地某人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西方向
小题2:如果Q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则此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京时间为8时
C.东京地方时为6时
D.新的一天所占经度范围小于全球的一半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根据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图中的极点为北极点,图中Q点位于昼半球,M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为半球夏半年,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Q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因为Q点的地方时不是0:00,所以Q点的经度为180°。则M点的经度为60°W,地方时为18:00,则120°E的地方时为6:00,180°的地方时为10:00,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为10个小时,小于全球的一半。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6月22日至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的是甲地
小题2:图B中四条曲线能够基本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A中可知,甲地全年日影均朝北,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乙地6月22日至9月23日之间有日影为零的现象,即太阳直射,且全年大部分时间日影朝北,故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丙地冬至日日影为零,且其他时间日影均朝南,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上。故甲无太阳直射,乙丙有阳光直射。甲地位于回归线至极圈之间,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乙地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的是纬度最低的乙地。
小题2:从图B中可知,①地春分、秋分两次太阳高度为90?,故该地位于赤道上;②地在春秋分与夏至之间有两次太阳高度为90?,故该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与A图中乙地影子变化一致;③地冬至日太阳高度为90?,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上;④地情况不存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3年6月21日7时09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读图回答: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表示该日北京太阳视运动路线的是? ( )。
A.甲曲线
B.乙曲线
C.丙曲线
D.丁曲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半球夏至日时,北京昼长夜短,但不可能出现极昼现象,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而肉眼能看到的只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能看到。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规律,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