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信息,甲类环境问题山西省最严重,而新疆较少,故判断为水土流失。
小题2:乙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 于山西和新疆,而广东和四川省基本没有,故判断为寒潮,广东省受寒潮影响小,主要是由于其纬度位置较低,且北部有南岭阻挡。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丁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省最严重,而在新疆和山西较少,故判断为酸雨问题,主要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而形成,故广东主要应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形成条件,并能结合我国各个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读图(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新疆
B.海南
C.云南
D.湖南
小题2: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在该产业园
A.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
B.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C.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D.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1:B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业。
小题1:结合该地区的主要作物—橡胶,故判断该产业园区位于热带地区,故判断位于海南或云南。
小题2:结合该产业园的生产图示,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不可能实现“零排放”,A错误;图示反映该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了产业链,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故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E.冰川融化
F.全球变暖
G.海水膨胀
H.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所示地区位于沿海,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被淹没。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环境保护]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l)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2分)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2分)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其原因是?。(2分)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4分)
参考答案:[环境保护](10分)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建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本题解析:
(1)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所以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增长的态势,东北与西南相比, 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东北地区多,出现了有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2)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开发区污染最轻,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读图可以看出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和镉,主要是因为矿冶区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多,工业污染严重造成的。
(4)土壤污染可以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呀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应建全并严格执行土壤污染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呼吁每一位公众都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