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题关键在于明确等压线数值大小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图可知,乙地西侧为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故乙地吹西【小题2】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由甲至丙所经过地区的等压线分布可判断风速先变大后变小。气温主要受地形、纬度、海陆位置影响,题目未体现其变化;由甲至丙气压逐渐减小,云量没有相关数值表示。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14~15题。
小题1:以上各天气系统中,可能发展成台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过境后,一般会出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B.甲、乙天气系统一般与丁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相伴而生
C.受丙天气系统的影响,我国北方秋季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D.伏旱的形成一般与丁天气系统有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台风中心盛行上升气流。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甲为冷锋,乙为暖锋,甲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丙为低压气旋系统,丁为反气旋系统,锋面经常和气旋相伴而生,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大气环流简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B.②极地高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
【小题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题文图中①、②分别为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少于带。
【小题2】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其中,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点评:表解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1)全球的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2)全球的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
(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
(2个)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规律技巧总结:①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②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③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环境与环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