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一个是中生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植物界的演化是由蕨类植物一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的演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岱崮地貌”(左侧为景观图,右侧为等高线示意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中提到“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则可判断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因为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故选D。
【小题2】结合景观图与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图中陡崖的地貌类型属于断层,故选D。
考点:本题组借助地貌景观间接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类型特征。
点评:本题形式新颖,但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文字、图像材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四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4)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
(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4)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本题解析:
(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堆积(沉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
(2)注意,既要答古沙洲的生长过程,又要答古沙洲的消亡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是河流运输到海洋的泥沙量在减少,而该泥沙减少的原因有植被护沙作用增加和工程留沙增加两个方面。
(4)材料四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图,图中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该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作用所形成的,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褶皱。
(5)从图中板块运动的箭头看,青藏高原的移动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回答16~17题。
小题1: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
小题2: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
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小题1:根据甲丁两地的降水量分析,甲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故主要的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丁地降水量大于1600,判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为湿润地区,故主要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
小题2:根据乙地的降水量分析,乙地位于半干旱地区,故自然植被为草原;丙地的年降水量大于800mm,判断为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