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甲处比丙处先看到日出 B.甲处河流向南流 C.乙处比丁处流水侵蚀作用强 D.乙处降水量远远大于丁处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本题需要注意图例,虚线为等高线,实线为岩层的分界线。图示等高距为50米,沿ab剖面线的地势起伏特征为:a处海拔位于150米-200米,从a到甲处,海拔降低,甲处为山谷,海拔为50米-100米,然后向右海拔升高到丙处为山脊,海拔为150米-200米,向右海拔降低直到b处海拔位于0-50米。图中只有A选项符合条件,BCD选项中ab两点的海拔高度都不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海拔低于东西两侧,地形为谷地;丙地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海拔高于东西两侧,地形为山岭。甲处岩层为页岩,东西两翼为石灰岩、泥页岩,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丙处岩石为泥页岩,东西两翼为石灰岩、页岩,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所以甲处为背斜谷,丙处为向斜山。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根据上述试题结论,甲处位于山谷,海拔为50-100米,丙处为山脊,海拔为150-200米,所以丙处先看到日出;甲处山谷发育有河流,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水往低处流,所以河流流向东北;乙地等高线密集,坡面水流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缓慢,流水侵蚀作用弱;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丁处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远大于背风坡的乙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8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7~18题。
小题1:图中岩石形成早晚判断正确的是
A.G晚于B
B.A早于D
C.B晚于D
D.C早于F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岩石形成早晚判断正确的是G早于B;A早于D;B早于D;C晚于F。总体来看,先发生沉积,后发生褶皱,最后有岩浆活动。
小题2: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G层,背斜处地质结构稳定;A为岩浆岩,化石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8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D地属于 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
(2)A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 (地形),喜马拉雅山、泰山、阿尔卑斯山的构造与A相似的是 。B处往往形成 地貌,如我国的 。
(3)C、D两处适宜修建隧道的是 处,适合找油气的是 处。
参考答案:(1)背斜(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1分)
(2)块状山地或高地(1分) 泰山(1分) 谷地或低地(1分)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答一个即可得1分,共1分)
(3)D(1分) D(1分)
本题解析:(1)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其地势中低周高,为谷地,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图示A处岩层断裂,中间岩层向上滑,故判断为地垒;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貌,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属于褶皱山脉,而泰山属于块状山。图示B处中间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判断的一般 规律和构造地貌的成因分析,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