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如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且A位于B的西侧,A、C为某条经线上的两点,BC为晨线的一部分,C点位于北半球。回答1—2题。

1、若BC为晨线长度的1/2,且A、C之间的距离由最近变为最远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广州昼短夜长
D.澳大利亚西北部处于少雨期
2、若BC为晨线长度的1/4,则A、B地方时相差
[? ]
A.3小时
B.大于3小时
C.小于3小时
D.大于4小时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上海白昼最短的是冬至(12月22日)此时光照图的特征是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图中A是二分日,昼夜平分;B、C是夏至(6月22日)北半球白昼最长;D是冬至(12月22日)北半球白昼最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纬度相同的两个地点:
A.日期不同
B.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日期和地方时因经度而有变化;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地方时差异的基本规律。调用课本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南北半球,凡太阳直射的地方,那里这一天必然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最长,夜最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东八区)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个时刻位于日本东京(东九区)的留学生打开电视看直播应该是当地时间是(?)时
A.19时57分
B.17时57分,
C.18时57分,
D.12时57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