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与地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乙之间相对高度为 800 米,相隔 3 条等高线,由(n-1)d≤H≤(n+1)d 可知等高距 d 为 200 米。则可以知道⑤海拔大约为 420 米。答案选D。
【小题2】图中没有指向标,一般图上北下南,左东右西。3 月 21 日太阳从正东升起,图中①②④点,向东,均有地形的阻挡,看不到日出,而③向东,视线没有阻挡。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
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
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
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处和和湖泊之间隔着山脊,不能看到湖泊,A错误;A、B、D三处的地表水都可以通过坡面径流汇入图示湖泊中,B错误;根据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对应关系,图中海拔1200米处的气温值为6.6°C,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B处海拔范围在1500米和1800米之间,气温范围应介于3℃和4.8℃ 之间,C正确, 根据图中海拔和气温的对应关系,A处海拔应介于1200米和1500米之间,D错误。
考点:等值线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问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是2.图中②点在⑥的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E.东北方向
F.西北方向
G.东南方向
H.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运用。
1.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①②③④位于北半球;⑤⑥⑦⑧位于南半球;结合经度的变化判断①②③④中,③④的经度位于20°W向东到160°E之间,位于东半球。
2.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②(30°N,165°E);⑥(30°S,175°W),故从南北方向上看,②位于⑥的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②位于⑥的西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某运河图”,回答题:1.该运河长度约为:2.该图的比例尺约为:3.该运河是:
A.50千米
B.110千米
C.190千米
D.240千米
E.1:4000000
F.四十万分之一
G.1:1000000
H.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千米
I.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G.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甲是太平洋,乙是大西洋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把图示的运河长度转化到经线上,约跨纬度1°,故距离=111KM*1°。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图示经线上,跨纬度1°的图示距离约3厘米;实际距离约110KM,转化为数值最接近于1:4000000。
3.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运河应为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分界南北美洲,A错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是苏伊士运河航线,B错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C正确。根据巴拿马运河的走向判断,甲为加勒比海,属于大西洋;乙应位于太平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经纬网图上距离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结合经纬度分布进行区域定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下列有关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变化原因叙述可能性最小的是:
A.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疏浚河道
C.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D.地转偏向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般而言,越靠近陆地,等深线的数值越小,离陆地越远,等深线数值越大。泥沙淤积越厚,等深线数值就越小,泥沙淤积越少,等深线数值越大。由图可得知,年平均5米的等深线是越来越靠近陆地(沙洲)部分的,说明泥沙淤积的程度是越来越少的, 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效防止泥沙在河床淤积,A是可能的因素;疏浚河道,即在河道中开挖泥沙,减少泥沙淤积,B是可能因素,上游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大坝后,可拦截上游河流的泥沙,使得流入下游的泥沙减少,所以C是可能因素,地转偏向力是对河岸的冲击因素的,会影响到河流一岸的,但是是长时间累计的过程,一两年内不会很明显,所以D的可能性最小.
考点:考查等值线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