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1月初太阳直射纬度月南回归线附近,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月60º左右。选择B项。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小于66º34’.所以符合的是C项。
【小题3】⑤发生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约40º左右。正确的是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仔细读图,图中横轴是世界时,也就是0时区的区时,而北京地区采用的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它比0时区时间早8个小时。一般情况下,北京地区电视收视高峰应当在晚上,即北京时间20时前后,那么此时世界时是20-8=12时,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某市(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1:30鸣枪开赛,图1 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2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运动员到达该点时, 其身影指向左前方(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题。
【小题1】当运动员身影如图1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2中的点为
A.④
B.③
C.②
D.①
【小题2】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
A.18分钟
B.3 0分钟
C.42分钟
D.5 4分钟
【小题3】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
A. 3月8日前后 B. 5月8日前后
C. 8月5日前后 D 11月5日前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34°N,117°E)→北回归线以北;其身影向正北→为当地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图1中某运动员身影在其斜前方→说明在朝偏北方向(东北方向)跑,符合此条件的四地中只有④,图示时刻①身影位于其斜后,③ 身影位于其正左侧,②身影位于其正右侧,本题选 A项。
【小题2】当北京时间(120°E)为 11:30 时,该地(117°E)地方时为 11:18,而图示身影位于其正北,说明此时当地为正午,由此得出比赛已进行约 42 分钟。
【小题3】“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45°90°-34°+δ或 45°90°-34°-δ得出太阳直射于 11°S,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率大约是一个月 8°,9 月 23 日直射赤道,一个半月后直射 11°S,所以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11 月 5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解答本题还需要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较强的地理功底,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本题组很难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点上空所视的地球昼夜分布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为昼,E、D、F位于同一纬线上,B、D、O、C、M位于同一经线圈上,OC=BD=1110KM,M点的经度为60°E,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D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是 ,O点的太阳高度角是 。
(3)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E点物体的影子指向 方。
参考答案:
(1)120°W 0°
(2)90° 0°
(3)昼短夜长 西北
本题解析:
纬度每差1°,经线的长度是111KM,由OC=BD=1110KM可知OC与BD纬度差都是10°。EOF是晨昏线,EO是晨线,OF是昏线。(因为北半球某点上空所视的地球昼夜分布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为昼)。B、D、O、C、M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与晨昏线垂直交于O 点,B点位于昼半球的正中间的那条经线,其时间为12:00,可知E、F所在的经线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除了春秋分外)6:00日出,18:00日落的只有赤道了,而EDF在同一纬线上,所以可以确定DEF为赤道,以北纬80为中心的俯视图。所以B点的地理位置是(120°W, 10°S),B点为太阳直射点。D点(120°W , 0°)。转换成侧视图如下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落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小题2】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元旦
B.清明节
C.国庆节
D.圣诞节
【小题3】图中c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点出现极夜
C.南非夏日炎炎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地处120°E,北京时间就是当地的地方时;根据昼长的变化规律可知,春秋二分时,全球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由图可知该同学观测到3次18时日落,所以持续观测时间范围可能为春分---秋分---春分,应该是12个月,故选项D正确。
【小题2】根据昼长的变化规律可知,夏至时北半球昼最长,那么日落时间最晚,同理可以推断出图中冬至日、春秋二分日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分布可知清明节大约在4月5日左右,应该是对应a点的节日,故选项B正确。
【小题3】由上图可知c点介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而且接近秋分日,所以此时北半球属于秋季,故排除选项A;此时南半球为春季,排除选项C、D;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极点处于极夜期,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