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10小时25分 B.8小时35分 C.9小时15分 D.14小时4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14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乙地极昼,南纬度数较高;丙地夜略短、昼略长,故丁地位于南半球较低纬度;丁地夜长昼短,故丁地位于北半球较低纬度。根据对称性可知,丁地北纬的度数大于丙地南纬的度数。所以四个地点位于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丙、丁、乙。
小题1:丙地地方时12时的时候,北京时间为8点半,即丙地经度为172.5°E。故丙地地方时5点30分日出时刻,伦敦时间(世界标准时)为昨日18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25°时,则地表各温度带的面积变化(? )
A.温带、寒带、热带缩小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增大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而太阳直射点的范围由决定了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所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以下是显示从天北极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小题1:结合两图,当地球运行到左图远日点位置时,大致相当于右图中的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小题2: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位置时,全球的昼夜平分
A. A、B位置? B. B、D位置?C. C、D位置? D.A、 D位置
小题3:从几何关系上说,太阳直射点是太阳与地心连线在地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则哪个半球的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右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运动到远日点7月初时,接近夏至日A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BD分别表示秋分日和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图表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老师上课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太阳)模拟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读图完成题。
小题1: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XY与桌面的夹角是
A.30?
B.23?26′
C.66?34′
D.60?
小题2:通过演示可以看出,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的差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XY与桌面的夹角是66?34′,与黄赤交角23?26′互余。
小题2:通过演示可以看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由地球绕日公转产生的是四季的更替。选项A、C、D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结合实验联系课本所学不难作答。另外本题也可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图示对应的节气、日期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环境与环境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