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受热过程》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 小题3: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正确,则地理兴趣小组的观测时间可能是? ( )。 A.8:00—9:00 B.12:00—13:00 C.15:00—16:00 D.23:00—24:0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山谷风是学习热力环流知识时常涉及的内容,解答本题组前可以先绘制出山谷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如右图),并添上等温面。如下左图,表示白天,吹谷风,丙处表示的等压面应向上弯曲,乙、丁两处风向是正确的,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下弯曲,对照题图可知只有等压面向下弯曲是错误的。如果表示夜间,参见下右图,吹山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低压,甲处表示的等温面向上弯曲,与题图正好相反,乙、丁两处气流方向也与题图中相反,题干中说只有一处正确,则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是正确的,地理兴趣小组观测的时间最有可能为夜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所以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选项B正确。
小题2:辐射差额﹥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8月——次年4月份,辐射差额﹤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选项B正确。
小题3: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C.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农民熏烟释放出的烟雾可以起到云层的作用,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而损失的热量。因此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参考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
(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
本题解析: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这一原因与图中丙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这一原因与图中乙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这一原因与图中乙过程有关。
点评: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