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据此完成题。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自然因素的要求,故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因素,水能资源丰富与河流航运条件的开发无关,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无冰期等自然因素对河流航运影响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差异,并掌握影响河流航运条件的主要因素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河流开发的一般分析思维。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地球之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故主要从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角度分析。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1示意研究区域,图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图1?图2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8分)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8分)
参考答案:
(1)农田面积扩大,建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缩小。(3分)城市发展规模与农田规模的扩大(3分)
(2)由于湿地面积大,有长期或季节性积水,(4分)地表增温缓慢,近地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4分)
(3)控制湿地开垦规模,对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4分)
湿地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增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减少。(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可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有湿地、农田和建设用地三类,依据柱高和建设用地变化曲线来叙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而很容易推出变化原因。
(2)可以从30年前湿地面积较大,对局地气候冷湿影响较大,另外30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不明显,叙述合理即可。
(3)可以从退耕还湿,加大科技,发展绿色农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生态环境的改观可以从湿地对环境的作用考虑,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消除污染等。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美国某区域示意图,阅读图示及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斯塔运河附近的A点是已停用的运河,有人建议,可在此地建一个天然气发电厂。发电厂既能发电,又能提供就业机会。厂家还应计划把25%的维斯塔河水调入运河。一家名为“幸运”的矿场已废弃了60多年。而今又有一家矿业公司取得了重新开采的许可。预计使用现代技术能够开采出2835万克黄金。
(1)简评将维斯塔河的水调入运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幸运”矿的重新开采,对卡尔顿、维斯塔城的居民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维斯塔运河引水口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及水生态系统;降低输沙的动力,湿地与河口三角洲的消长演变。
(2)“幸运”矿的重新开采,会破坏该地的森林、植被等,使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影响河流的水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变差。黄金开采、冶炼所产的尾矿及使用的冶炼材料常含有有毒物质,降雨时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污染河水。河流泥沙淤积加重,洪灾发生机率增加,危及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平衡职工性别的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