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半球迁移
参考答案:
C
B
本题解析:
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年内变化,该地区6月份地下水位最高,说明降水最多,7月份地下水位最低,说明降水最少,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6月份为梅雨季节,7月份为伏旱季节。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北半球为7月份,我国夏季没有凌汛现象;此时地中海沿岸处于夏季干旱季节;7月南半球热带草原区处于干季,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半球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2.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E.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F.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G.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H.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图示山脉为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该山脉的隆起明显削弱了盛行西部对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影响,故选B项。
2.该山脉东部为温带荒漠带,主要是由于山脉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形成荒漠。而该山脉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只要进一步发育都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8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3.图中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一地区
A.入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E.综合性
F.区域性
G.整体性
H.差异性
I.西北地区
G.东北地区
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根据图示甲要素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加、水旱灾害增多、土地荒漠化等,所以甲应为植被森林的破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图中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我国荒漠化问题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是
①气候?②岩石?③三峡工程?④森林公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热量、光照)、土壤、植被、河流等。(2)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城市化水平、科技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