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与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密切相关的是
A.生物循环
B.地壳物质循环
C.大气循环
D.水循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水循环都与地表岩石的形成没有密切的关系;而地壳物质循环通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岩石相互转化,地貌发生变化,也促使土壤的形成。故选B
考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界物质循环的类型,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物质循环的类型。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根据下面土壤剖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剖面反映的是温带森林带的土壤
B、此剖面反映的是温带草原带的土壤
C、此剖面反映的是热带雨林带的土壤
D、此剖面反映的是热带荒漠带的土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
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
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
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森林的增多,会改善气候,减小温差,降低温室效应;森林的减少,会导致地面调节水热状况的能力减小,引起日温差和季节温差加剧,另外也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同等面积的草原比森林生物量小得多,对环境的调节作用也较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无植被耕地
B.柏树林
C.人工草坡
D.天然草坡
E.水土流失
F.土壤盐碱化
G.滑坡、泥石流
H.荒漠化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CO2浓度最大。
2.植被被破坏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问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2.若乙表示我国天山,则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乙>丁>丙>甲
D.丁>丙>乙>甲
E.水分
F.土壤
G.地形
H.热量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1.图示甲地西坡山麓为热带草原,且位于南半球,故植被一片枯黄时,则为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全球越往北昼越长;根据乙丙丁三地的山地自然带分布,判断丙位于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乙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纬度较高;丁位于东北小兴安岭北部,纬度最高。故选B项。
2.天山由于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林带,而南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少,故缺少森林带。
点评:本题以自然带切入,考查昼夜长短和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