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经济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2.图示地区工业生产的特点3.该地经济生产可以
A.水稻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E.原料需从外地输入
F.以生产生活用品为主
G.生产地域规模较大
H.所用能源是沼气
I.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G.把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隔断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减少资源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和我国的区域产业活动分析。
1.该地区既种植谷物,又养殖鸡、猪等禽畜,属混合农业。
2.图示地区工业生产的特点:以加工本地农副产品为主,生产食品、罐头等生活用品,生产规模较小。
3.本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甲中M点表示我国某县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图乙为该县“十二五”农业土地规划,读图回答问题。
1.影响该县2010年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2.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E.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F.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G.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H.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读图分析能力。
1.三轴坐标的读图需要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各条横坐标的数值。故读出M点的农产品构成为花卉占20%,蔬菜占60%,粮食占20%,说明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而蔬菜水果和花卉的保质期较短,不适宜长距离运输,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为市场和交通。
2.比较该县2010年的农业生产比重和图乙“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规划,反映该地的粮食种植面积和蔬菜水果的种植比重有所缩小,而花卉的种植比重明显上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千烟洲“立体农业”、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生产的主导自然因素分别是
A.土壤、热量
B.水源、地形
C.光照、水源
D.地形、土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立体农业”反映了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故地形是其主导影响因素;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生长,故土壤是其主导区位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春季,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被网友戏称“蒜你狠”“豆你玩”(价格较高)的现象,这对当季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C.促进农业结构合理调整
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于价格上涨,故可能造成当季种植面积扩大。选A
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关于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我国各类商品粮基地的排列正确的是2..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A.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南方高产区
B.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西北干旱区、东北低产区
E.④地粮食总产量比①地少
F.④地粮食单产不如①地高
G.④地人均耕地小于①地
H.④地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从表中的人口和耕地的比重可知。东北低产区耕地面积最大,南方高产区人口最多。
2.由于①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大于④地,所以④地比①地粮食商品率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