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所示半球为夜晚,甲图北极圈内处于极夜,为冬至,乙图中北极圈内处于极昼为夏至,因此甲乙两图所间隔日期相隔6个月。
小题2:①③两地处于同一经线为90oE,地方时相同;当两地同时日落时,应为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两地均地方时6时日出;①地位于北极圈,③地位于南极圈,两地季节正好相反;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均为23.5o。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拍照时间为8时15分(北京时间),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
A.正午
B.晚上
C.上午
D.下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于8时15分(北京时间)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由于东京(东九区)处于北京(东八区)的东部,根据时区换算“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上午9时15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情景设置考查时区换算。
【方法技巧】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为两条纬线,P点昼长小于Q 点昼长,那么该图所在位置和月份分别为2.若图所示是地球侧视图,PQO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短,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北半球、6月
B.南半球、6月
C.北半球、12月
D.南半球、4月
E.3月21日3:20
F.3月21日15:20
G.9月23日3:20
H.9月23日15:20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综合分析。
1.若位于北半球,P点昼长小于Q点,说明越往北昼越长,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项正确,若位于南半球,P点昼长小于Q点,说明越往南昼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D项都不符合。
2.夜半球与西半球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且北京正午人影越来越短,判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判断为春分日,西半球与夜半球重合,则160°E与昏线重合,即时间为18时,则计算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此图A点地方是__________时
(2)B点在A点的_______方向,B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带,正值_______(节气)。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偏,后又向_____偏,这是地球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 )?西经120°?南纬23°26? 90° 16
(2) 北?北温?冬至?左?右?自转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判断A点的经度;A点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回归线上,即纬度为23.5°S。图示晨昏线的分布,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晨昏线部分为昏线,故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A点时间为16时。(2)图示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故B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B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故属于北温带;(3)图示从A向B运动,先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后位于北半球,向右偏;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