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中植被类型可以知道在①以上的地方分布针叶林,降水不会丰富,所以水能也就不丰富,A错。图中②在山坡的坡脚处,又是河流流经之地,因此在处山口位置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可能形成山前冲积扇地貌,B正确。大陆东岸有梅雨季节的地方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同一纬度也没用针叶林出现,所以图示区域不会有梅雨天气出现的,C错。从③到④的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的是垂直地域分异的差异,故D错。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来a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b处地质构造是向斜,根据书本知识可知背斜下面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在向斜下面分布着地下水,对于不同的资源可以知道在背斜下面最可能是瓦斯爆炸,在向斜下面最可能是透水事故。故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确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后来经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冰川消融后露出的地表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冻融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小题2:山地冰川消融会导致山地冰川的持续后退。除全球变暖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
A.裸露地表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传导给冰川
B.裸露地表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
C.冰川反射率减小,直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D.冰川反射率增强,反射更多太阳辐射的光热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冰川消融后,土层中仍然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海拔高,白天融化,夜晚冰冻,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风化作用,A对。冰川消融后,图中没有显示冰川下滑,也就没有冰川侵蚀作用,B错。冰川融水逐渐下渗汇集,在源头处流水量小,流速慢,侵蚀弱,C错。冰川沉积作用主要在山下的平原地区,该处位于高山上,很少沉积作用,D错。
小题2: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裸露地表高,冰川消融后裸露的地表反射的光热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光热多,土层温度高,增强地面辐射,A错、B对。冰川的反射率不会有明显变化,冰川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少,C错。冰川反射率也不会增强,面积小了,反射的太阳辐射也减少,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纬度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8°34’N
B.132°E
C.35°34’N,108°E
D.48°34’N,132°E
E.38°34’N,108°E
F.该地河流流向可能为自东向西
G.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H.该地乙坡比甲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I.该地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北侧更茂盛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48分)可以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08°E;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8°,根据公式(H=90°-两者的纬度差)可以算出当地的纬度为38°34’N。
2.根据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河流一侧有断层活动,河流流向可能为自东向西;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坡位于断层处,比乙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南侧更茂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疆
B.福建
C.安徽
D.广东
E.该地水资源短缺
F.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G.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H.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
I.1个向斜
G.1个断层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地表沙丘分布广泛,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由于该地区的断层和岩层弯曲,故判断为地壳运动的结果;根据图中沙丘的基本形态,北侧缓南侧陡,可以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偏北风或北风,故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读图,利用图示的沙丘分布、沙丘形态可判断风向;岩层的弯曲判断背斜、向斜;岩层断裂为断层等内容,结合选项一一分析即可,注意做题要细心。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内力作用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