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 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D?(2)A?(3)D
本题解析:
(1)甲地位于我最东端,但是在冬季时,昼短夜长时,甲地不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不在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昼现象,大兴安岭不是我国内、外流的分界线,松花江干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
(2)根据图中河流松花江和辽河的流向分别是向东北和西南流入海洋,可知东北平原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伏旱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实行农场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是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的50-7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地区。
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首先,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其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的变化。欧洲由原来的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北美仍为迁入地区。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此外,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旅游业、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等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湖南张家界,这种现象属于
[? ]
A、人口流动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只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
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
D.国内人口迁移仅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泛指在一个国家内部跨越一定行政区界的人口迁移(除省际外还可有县际人口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
? A、②③
? B、③④
? C、④⑤
? D、②⑤
(2)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 ]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 ]
? A、中国、澳大利亚
? B、墨西哥、中国
? C、墨西哥、美国
? D、美国、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1)B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