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中的地轴倾斜方向及公转方向可知,D、A、B、C依次是春夏秋冬,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也就是从春分到夏至的过程中,此时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荡秋千、踏青插柳。
【小题2】根据提示中的地轴倾斜方向及公转方向可知,D、A、B、C依次是春夏秋冬。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也就是从秋分向冬至的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故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 ( )
A.寒暖冷热的季节变化
B.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C.干湿季节变化
D.公转速度和日地距离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天文上看四季,季节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为一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季为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
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季划分的基本依据。难度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当天的白昼为10小时
B.B地的白昼长度大于C地
C.D地此时太阳高度为来源:91考试网90度
D.A地此时为16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向北,昼越短,夜越长,B错误;图示最西侧的经线被直射,为正午12点,C错误;A点此时为16点,正处在日落时刻,所以昼长为8小时,A错误,D正确。
考点:光照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北半球局部地区经纬网和某月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小题1】导致图中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纬度
D.地形
【小题2】若④城为白天,据图中晨昏线判断③的地方时约( )
A.8点
B.12点
C.16点
D.20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观察等温线弯曲和海陆分布就可得出答案A。
【小题2】结合图文信息找出晨昏线,④城为白天,此图为北半球局部地区图,判断图中经线是西经,最后判断60°W的时间为0点钟,最后读出(计算出) ③城(约为120°W)的地方时约20点钟,因此选D。
考点:气温影响因素、时间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该图为部分30°N的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的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PY为0°经线。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N点的经度数:M ;N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小时后,全球处于同一天。
(3)30°N纬度的白昼长为 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起。
(4)请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的范围。
参考答案:(1) 172.5°E 7.5°E
(2)2 18
(3)13 东北
(4)见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综合判断。(1)根据PY为0°经线,∠MPX和∠NPY为7.5°,可计算M、N所在的经线的经度。(2)P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M、N点分别是晨线与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故判断图示MN之间的劣弧部分为夜半球,而夜半球的平分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90°E,故计算北京时间为2时。当北京时间为20时,即东十二区时间为24时,全球处于同一天,故需经过18小时。(3)图示∠MPX和∠NPY为7.5°,说明图示MN之间的夜弧跨经度165°,即该纬线上的夜长为11小时,故昼夜为13小时。M地位于日出,此时北纬30°出现昼长夜短,判断为夏半年,故该地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西北。(4)注意晨昏线与30°纬线的交点为M、N点,且此时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