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2.五原到西安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E.水分
F.光照
G.土壤
H.热量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五原纬度较高,西安纬度较低,因此反映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五原到西安基本呈南北方向,热量的纬度差异是两地景观差异的原因。
考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以诗歌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因素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重难突破】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
?分布
?例子
水
平
地
带
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
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均
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度南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
水分
海陆分布使水分递减
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海岸方向方向更替
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回答以下各题。
1.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2.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
E.荒漠、落叶阔叶林
F.温带草原、针叶林
G.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H.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1.根据甲丁两地的降水量分析,甲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故主要的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丁地降水量大于1600,判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为湿润地区,故主要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
2.根据乙地的降水量分析,乙地位于半干旱地区,故自然植被为草原;丙地的年降水量大于800mm,判断为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揭示的地理规律是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E.①③
F.①②
G.②④
H.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结合图示信息,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则利于糖分积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对农业生成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地理规律,并掌握干旱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人类活动会导致莱些自然要景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完成1~2小题。

1.判断方框中a 、b 、c 、d 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