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A.红海 B.东非大裂谷 C.大西洋 D.地中海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在世界六大板块分布中,以大洋板块为主的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了南亚两大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包括了南极洲大陆;没有北冰洋板块的划分。
小题2:红海、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都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故其地域面积在不断扩展中,而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处,为消亡边界,地域面积在不断缩小。
小题3:结合图示钓鱼岛和黄岩岛均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两岛屿均位于亚欧板块上,而黄岩岛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即以内力作用为主,故①③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世界的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形成的世界典型地貌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据图可知: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是首先地壳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使得岩层产生隆起,使得石灰岩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地势变低,流水的溶蚀、冲蚀作用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所以云贵高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①④②③,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图中4代表沉积岩。分析完成问题。
小题1: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小题2:指向3的箭头b代表的是( )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小题3:下面四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指向4的箭头作用形成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为岩浆,2为岩浆岩,3为变质岩,4为沉积岩;a为上升冷却凝固,b为变质作用 。
小题1:据结构图所示1只能生成2,而其他物质都可以形成1,故1代表岩浆。?所以选D。
小题2:据上述分析 ,b为变质作用 。故选C。
小题3:指向4的箭头应为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A、B、D为内力作用,C为外力作用。故选C。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利用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进行推导。
【指点迷津】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了沉积岩。
【规律技巧】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地貌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B、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甲
2、下图表示某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 ]
A、a→c→b
B、b→c→a
C、c→a→b
D、a→b→c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 (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小题2】下列山地中,成因与图示相同的是 ( )
A.阿尔卑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
D.华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由图可知: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小题2】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列山地中,成因与图示相同的是华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落基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以下知识点: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的万佛顶;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自然环境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