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A.2月1日12时30分 B.2月1日22时30分 C.2月1日6时30分 D.1月31日20时30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选项中的各个航天器,运载火箭不属于载人航天器,其他都是。
【小题2】西五区区时为9时30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较西五区区时早13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2时30分。
【小题3】目前宇宙空间的垃圾主要来自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和因意外或有意爆炸而形成的航天碎片。
考点:本题考查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区时计算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区时计算,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8年12月1日天空出现罕见的“双星伴月”天象奇观:月亮和金星、木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中,远看犹如一张笑脸。据天文学家解释,这是金星和木星围绕在月亮周围而形成的天文景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次天文奇观中的成员月亮和金星、木星依次属于( )
A.行星、卫星、流星
B.卫星、彗星、行星
C.恒星、卫星、行星
D.卫星、行星、行星
【小题2】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组成的
B.总星系就是宇宙
C.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天体系统
D.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小题3】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能自己发光
B.位于太阳系中心
C.有极高的温度
D.有巨大的质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在天体分类中,有恒星、行星,卫星等,行星绕着恒星运转,卫星绕着行星运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金星、木星、地球都是太阳系的行星,故本题选D。
【小题2】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绕其运转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A错。总星系是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即可见宇宙,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见宇宙的范围会不断扩大,B错。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天体系统,C正确。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系统,D错,故本题选C。
【小题3】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占太阳系质量的99.86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取得重大成果。读习主席出访欧洲足迹图,完成问题。
【小题1】习近平乘坐的专机于当地时间3月22日12时30分,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52°22′N, 4°53′E)。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1日4时 30分
B.22日20时30分
C.22日4时30分
D.23日18时30分
【小题2】此日( )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北半球极夜范围在扩大
C.北京日出东南方
D.欧洲四国几乎昼夜等长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荷兰4°53′E,属于中时区或者零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8个时区,即8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可以得出B结论。
【小题2】3月22日为春分日前后,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D对。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A错。从春分日以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缩小,极昼范围逐渐扩大,B错。春分日北京日出正东,C错。
考点:本题考查时差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4.8 kJ·cm2/年)
| ? |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
| 90° | 0 | 1 093 | 0 | 0 |
| 60° | 453 | 994 | 445 | 51 |
| 40° | 696 | 1 007 | 585 | 325 |
| 20° | 855 | 950 | 842 | 615 |
| 0° | 910 | 802 | 897 | 856 |
| 20° | 856 | 576 | 844 | 1 014 |
| 40° | 698 | 304 | 690 | 1 074 |
| 60° | 457 | 48 | 452 | 1 061 |
| 90° | 0 | 0 | 0 | 1 166 |

参考答案:
(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
(2)73 从日地距离看,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冬至日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从下垫面性质看,北极地区是海洋,上空水汽多,云量大;而南极是大陆。
(3)我国东部南方地区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4)我国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本题解析:
(1)春分日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表格中判断即可。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差异读表格计算得出,与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关,本题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来分析。
(3)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与影响太阳辐射的云量多少有关。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大气稀薄,得到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主要原因是大气的热源是地面,由于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该图所示的半球是 半球。
(2)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 上,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
(3)A地的地方时是 点钟,昼长达 小时; C地是 点钟,昼长达
小时;D地此时的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 。
(4)A地位于B地的 方向,C地位于B地的 方向。
参考答案:
(1)北半球
(2)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3) 9 12 18 18 0 47
(4)西南 东北
本题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可判断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北逆南顺),所以该图所示的半球是北半球。
(2)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的现象,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且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与极昼圈纬度数互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再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北半球昼长夜短。
(3)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根据沿着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且结合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所以135°E所在的经线为6时,由图可知每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差为45°,即时间差为3小时,所以A点的地方时为6+3=9点,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即昼长12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所以C点地方时为18点,根据昼弧长求昼长, 图中C地所在纬线的昼弧长为270°,根据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可知C地昼长18时;D地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正处于日出,太阳高度角为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