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5:53:5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是世界某地理事物(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 A、高原、山地分布区 B、热带森林、草原分布区 C、石油、铁矿分布区 D、干湿季节明显交替分布区 2、阴影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其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纬度 B、降水 C、土壤 D、植被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21~22题。
 小题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 小题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相同深度土壤空气中CO2浓度最大的为人工草坡,因此最易被溶蚀。 小题2:喀斯特地貌地区植被破坏后,最终会导致石漠化。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分)读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据图回答。
 (1)说明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至少说出两点)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挪威地处欧洲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土大部分是山地的缘故,历史上挪威交通主要依靠航海来实现,这为挪威航运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过去的150年中挪威在世界航运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航海国家著称于世。 (2)S半岛西侧港口众多,分析该区域港口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指出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4分) (4)景观A形成的外力作用是?。(2分) (5)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分) (6)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①北部高于南部(1分),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②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1分),原因是中部(山地)地势较高(1分),(冬半年)气温较低; ③西(北)部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变化和缓(1分),原因是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1分);[特点、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 ④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1分),原因是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1分)。[原因的表述中,答出前半句或后半句均可](上述四点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峡湾;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4分) (3)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亚寒带针叶林带(2分)。地形、洋流(2分)。 (4)冰川侵蚀(2分) (5)离铁矿产地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4分) (6)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2分 )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分布状况分析,北部纬度较南部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固态降水率北部高于南部。中部(山地)地势较高,冬半年气温较低,所以中部(山地)固态降水率大于东西两侧地区。图中西(北)部坡度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所以固态降水率等值线西(北)部较密集,空间变化明显,东(南)部较稀疏,变化和缓。图中西部沿海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明显,东部受其影响较小,所以西部沿海固态降水率小于东部。 (2)S半岛西侧海岸线漫长曲折,有许多峡湾,风浪小,适宜船只停泊,避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多数港口冬季不结冰,通航时间长。这是有利于港口的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读图,甲位于半岛西岸,受暖流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位于半岛东岸,波的尼亚湾西岸,山地的背风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所以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洋流。 (4)景观A是冰川时期由于冰川下滑,将山体侵蚀形成的峡谷,海水进入后形成的峡湾,所以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 (5)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市场、水源等方面分析。读图,根据图例可知,该市离铁矿产地近,附近有充足的能源(水电)供应。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临海,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6)读图,根据图中水电站的分布分析,该区域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述自东向西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个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东北平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蒙古高原如何防治环境问题?绿洲如何防治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沿海到内陆; (2)自东向西植被依次足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黑土冲刷,表土流失;森林减少,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绿洲荒漠化 (4)人类不合理或过度利用土壤、林地、草原等自然资源 (5)草原区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划区放牧,轮流打草,并积极建设人工草场;绿洲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建设绿洲内外防护林,或用草沙障固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表现相同 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D、垂直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