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5:56:1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 km/h,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完成小题。
1.M点纬度可能为2.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A.77° B.66° C.55° D.44° E.3日2时40分 F.3日21时20分 G.4日2时40分 H.4日21时20分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M点位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其纬度为66°34′-90°。 2.“P点线速度为0 km/h”说明P点是极点;“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说明经线PM经度为20°W或者160°E;“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说明经线PN和经线PQ是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经线是180°(日界线),另一条经线是子夜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经线PM和经线PN相对,所以PN应该为160°E,那么PQ就应该是180°经线,PM就应该是子夜线,即当160°E地方时为0时(24时)时,计算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结果为21时20分。日期上,根据从PM(160°E)逆时针方向到PQ(180°)度数增大,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P点为北极点,那么从子夜线(PM)向东到日界线(PN)为新的一天,日期为4日,也即阴影区为4日的范围,非阴影区为3日的范围,120°E位于非阴影区,所以日期为3日。 考点:该题考查 晨昏线;日期分界线。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A.太平洋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故D正确。 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3年夏,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到怀化看望外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于当地时间8月1日上午8:00起飞,途中辗转飞行15个小时到达芷江。小明外婆一家到芷江机场接小明的时间应该是2.当小明到达芷江时,全球与怀化日期相同的范围有 A.8 月1 日 15:00 B.8 月1 日 13:00 C.8 月2 日 15:00 D.8 月2 日 13:00 E.一半 F.一多半 G.一小半 H.全部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行程时间计算,基本方法是:第一步计算出发时对应的目的地的时刻。小明从旧金山(西八区)8月1日上午8:00起飞,此时,到达地芷江机场(我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的时刻为:8月1日上午8:00+区时差8-(-8)小时(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第二步再加上途中时间。小明飞抵芷江机场的时刻为:8月1日上午8:00+区时差8-(-8)小时+途中时间15小时,即8月2日15:00,C正确。2.当小明到达怀化时日期是8月2日15:00,即是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8月2日15:00,120°E到日界线(180°)相差60度即相差4个小时,日界线(180°)的时刻为)8月2日19:00因此,全球位于8月2日的范围是0:00-19:00,共19个小时,大于全天24小时的一半12小时,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时差、北京时间、日期范围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和大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脉西侧降水量多于东侧的是:2.受暖流和信风影响,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③ F.②③ G.①②③ H.①③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概况。 1.结合图示的纬度位置和地理轮廓判断,①表示,马达加斯加岛;②表示台湾岛;③表示澳大利亚;④表示英国;④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而其他三地都主要受偏东风影响。 2.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恶化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受东南风影响,形成迎风坡多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图3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2.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3.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地形 F.纬度 G.季风 H.洋流 I.①—推广滴灌技术 G.②一跨流域调水 ③—海水淡化 ④—修建大型水库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综合分析能力(世界地理)。 1.由题干可知,某地的蒸发量等于年降水量减去水平衡,而①~④四地的年降水量分别为2 000 mm,1 000 mm,1 000 mm,2 000 mm,水平衡分别为400 mm,—400 mm,—1 200 mm,400 mm,计算可知①②③④四地的蒸发量分别为1 600 mm,1 400 mm,2 200 mm,1 600 mm。故答案为C。 2.①②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南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环流的影响,故B,C,D三选项错误;①地位于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大,②地位于德干高原,降水量少,因而地形是影响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A项正确。 3.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①地年降水量为2 000 mm,水平衡也比较大,因此水资源丰富,发展种植业不需要推广滴灌技术,故A错;②地离河流较近,地形较平坦,且海拔比周围地区略低,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故 B 正确;③地离海洋较远,且通过淡化海水来发展农业代价太大,故C错;④地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冲积平原,不适合修建水库, 故D 错。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