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暖温带、亚热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A.气温
B.积温
C.均温
D.温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常把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地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根据各地≥10°积温的多少,把我国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温度带。其中暖温带:积温大约3500°——4500°,亚热带:积温大约4500°——8000°。所以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
| 水稻
| 玉米
| 杂粮
| 其它
| 合计
|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 8.O
| 12.O
| 74.2
| 5.8
| l00
|
占总产量比例(%)
| 5.O
| 4.9
| 88.8
| 1.3
| 100
|
小题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小题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小题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小题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小题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小题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小题4:地形平坦;(气候较湿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本题解析:
小题1: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是水量减少,其自然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小题2:根据图中气候资料统计图分析: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小题3: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是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小题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其兴盛的可能原因地形平坦;气候较湿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点评:位于干旱地区的河流上游水量一般大于下游水量,随着流域内河水下渗和工农业生活用水,下游水量越来越少。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

(1)该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2)将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按代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陕西?西安
(2)晋?豫?鄂?川?甘?宁?内蒙古
本题解析:本题不但考查学生对我国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对位置,而且还考查了其读图能力。从该省的轮廓和地处内陆的位置,可以判断该省为陕西省,其行政中心为西安。再从省区之间的相关位置,可以判断①为晋,②为豫,③为鄂,④为川,⑤为甘,⑥为宁,⑦为内蒙古。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4分)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1分);夏秋多冬春少(1分);年际变化大(1分)。(共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1分)。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且雨带尚未到达、易形成春旱(1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1分)。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1分)。(共4分)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答对其中任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有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共11分)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3月27目10:03在台湾南投(24°N,121°E)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东南沿海各省多有震感。
材料二:下图为“台湾岛年日照时数分布情况示意图”

材料三:近年来,台湾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已将水果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其规模和产值几乎占到60%一70%。巨峰葡萄、梨、木瓜、荔枝、石榴、芒果、龙眼、文旦柚等水果大量涌入大陆市场。
(1)与台湾隔海峡相望的省份简称是?。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2分)
(2)描述图14中台湾岛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是?。台湾主要盐场分布在岛屿?侧。试分析其原因?。(5分)
(3)两岸三通以后,台湾省大量水果进入祖国大陆市场。试分析台湾水果品种丰富的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闽(1分)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1分)
(2)共5分?从东北向西南递增,同纬度地区西侧大于东侧(2分);西(1分);①岛屿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长,蒸发旺盛;②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2分)
(3)共4分?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丰富;(2分)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具有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品种。(2分)
本题解析:
(1)与台湾隔海峡相望的省份是福建省,其简称是闽,本题因可能审题不清,而忽视简称的填写。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2)结合材料二台湾岛年日照时数分布情况示意图”,台湾岛年日照时数的分布从东北向西南递增,其中同纬度地区西侧大于东侧。台湾主要盐场分布在岛屿西侧,其原因主要是①岛屿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长,蒸发旺盛;②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适于晒盐。
(3)台湾水果品种丰富,主要由于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因为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具有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品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