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与地图》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存在于山谷中,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故A项错误;陡崖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公式:(n一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可得200≤H<400,故B项错误;夏季时,我国东部沿海日出东北方向,甲地海拔低于其东北地区,此季节甲地不能看到海上日出,故D项错误;此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吹东南风,①地处在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C项正确。
【小题2】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修建观光索道一般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要有足够长度的游览距离,二是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能大太,三是中间不能经过凸出的地形。甲处到山顶,游览距离较短,地形较陡且地形变化幅度较大,故A项错误;丁地到山顶要经过陡崖处,垂直坡度大,安全系数低,不适宜,故D错误;丙处海拔较高且离山顶较近,游览价值较小,故C错误。只有从乙处到山顶,距离较远,中间经过山谷地带,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大,B正确。
【小题3】梯田应位于坡度较缓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地区开辟梯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①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修建梯田,故A错误;②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处河流中上游,若此处发展工业易对下游水体造成污染,故B错误;丁地区有陡崖,但并无河流经过,因此没有形成瀑布,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有一定难度,属于等高线综合分析的常规考点,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的关系;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③山地迎风坡的判断方法;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方向的年变化规律;⑤索道建设的基本要求;⑥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内容。注意充分利于等高线图示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2.影响图^91考试网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聚落
A.沿山脊线分布
B.沿等高线分布
C.分布在河流的凸岸
D.分布在河流的南岸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①③④
H.①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聚落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因为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凸岸发生堆积作用,逐渐形成河漫滩平原。
2.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从自然因素分析,考虑地形、河流、地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从居民点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逐项分析。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若不认真读图,就容易判断失误,导致选择错误。
2.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分布可判断:图中②③④点为地下水汇集区,①点位于潜水分岭,潜水补给不充足,故首先排除①点。又因为②地的潜水汇水面积包括③和④地的潜水汇水面积,故选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侧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小题2】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
A.200米
B.400米
C.580米
D.690米
【小题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该河流先是由西北向东南,再是由东北向西南,故选D.
【小题2】由图可知,陡崖重合的等高线中,最高处的等高线是600米,而该处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该陡崖最高不会高于700米,但一定会大于600米,故选D.
【小题3】图中的四个点中,①处位于山脊处,只能看到甲村,看不到乙村;②是位于山顶,是四个点中地势最高的点,能看到甲村和乙村;③位于陡崖附近,既不能看到甲村也不能看到乙村;④处位于山谷,也不能看到甲、乙两个村,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