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A.20°N B.30°N C.40°N D.50°N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和乙地
B.乙地和丙地
C.丙地和丁地
D.丁地和甲地
小题2: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小题3:若甲地位于西五区的中央经线上,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丙地日落时,可能甲地的地方时是?(?)
A.14时40分
B.14时20分
C.2时40分
D.16时4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根据图示:甲地昼长小于12小时,乙地夜长大于12小时,表示昼长小于12小时,丙地位于赤道;丁地出现极昼现象。说明甲乙昼夜状况相同,位于同一半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丙地位于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最大;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转;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日落地方时为18:0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甲地经度为75°W;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所以丙地的经度为20°W或160°E,丙地日落地方时为18:00,则甲地地方时可能为14:20或2:2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M(320N,1210E),它所属的时区为
A.东2区
B.西2区
C.东8区
D.西8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时区的计算,经度/15,不能整除,余数大于7.5,时区是商+1,余数小于7.5,时区是商。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几乎不变。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从天文上来看四季的划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季划分的基本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某日纬度30°至极点地区的日照图,其中弧OA是晨线,弧OB是昏线,弧AMB大于180°,G是极点。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时A点的地方时?
A.在0-6时之间
B.在6-12时之间
C.在12-18时之间
D.在18-24时之间
小题2:在一个回归年内,随着O点的移动,A点或B点日出地方时的变化幅度可达到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弧OA是晨线,弧OB是昏线,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A日出在6点之前。选择A项。
小题2:根据昼长的变化幅度,30?夏至与冬至昼长差不超过4小时,则日出变化不超过2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