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可以计算出各种谷物产量总值下降了,A对。图示内容不能反映农业劳动力减少,也不能反映谷物单产下降,谷物总产量减少还可能是播种面积减少了,B、D错。产量减少不能反映谷物需求量减少,C错。
小题2:埃及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家,保证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A对。埃及国土面积绝大部分是沙漠,农业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两岸,不可能扩大耕地面积,只能走提高单产的道路,B错。鼓励劳务输出与调整饮食结构可以减少国内对粮食的需求,但都不是保证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劳务输出的人员要回国,饮食结构的变化不一定能减少粮食的消耗。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6分)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区、温带森林带与?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4分)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3)(10分)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数量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8分)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外(2分)?半干旱(2分)?温带草原(2分)
(2)“三北”防护林(2分)?防风固沙(2分)
(3)遥感(RS)(2分)?耕地(2分)?草地(2分)?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分)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判断内外流河的主要依据河流是否流入海洋。由图可知,西辽河流入海洋,因此为外流河。由西辽河所处的位置,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大兴安岭为我国半温润半干旱的分界线,因此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2)由西辽河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处于过渡地带,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西北荒漠化的扩散,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3) 由“三S”技术的区别,遥感主要利用于野外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由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可得,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由此可知由草地转化为耕了。过度开垦导致。
(4)由于西辽河所处的过度地带的决定,不合理的行为易导致荒漠化。主要从人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过度利用森林资源,过度利用草原资源等使植被破坏。使植被防风固沙的能力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据表回答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足
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
D、光照条件不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我国的主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