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B点与A点的距离?,所属的纬度地带是?。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所属的纬度地带?,F点在E点的?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方向
参考答案:1)15°S, 15°W?南半球,东半球? 1110千米?低纬地带
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 277.5千米
3)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西北
4)东北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A、B点所在的经纬度变化,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为南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少,判断为西经;故A点的地理坐标为(15°S, 15°W),说明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东半球从20°W---160°E);AB点之间跨位于10°,故距离为10*111KM。纬度以30°、60°为界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故15°S位于低纬度。(2)C点所在纬度为60°S,则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则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加,故C点所在经度为170°E,故判断其位于南半球,西半球。CD在60°纬线上跨经度5°,故距离为1/2*5*111KM。(3)根据F点所在图示的经度数变化,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加,故判断图示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说明图示中心极点为北极,则F点纬度为70°N,F点所在经度与0°经线相反,故判断为180°经线。故其位于北半球、西半球。70°N位于高纬。分别从东西和南北方向判断,从东西方向上看,从E点看F点,与自转方向相反,说明向西;从南北方向上看,F点距离北极点更近,故判断F点位于E点的北面。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利用图示的自转方向与经纬度变化的规律,并掌握东西半球的分布范围、低中高纬的划分;经线、纬线长的计算基本方法和经纬网图上方向判断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奔月旅程。5天后抵达距离月球仅100公里的轨道环绕月球飞行,结合该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时,地球大约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2.“嫦娥二号”卫星升空时,太阳直射点:
①在北半球并向北移;②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③在西半球并向西移;④在东半球并向西移3.下列有关“嫦娥二号”卫星探月工程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A.A 处
B.B处
C.C处
D.D处
E.①②
F.①③
G.②④
H.②③
I.“嫦娥二号”卫星升空时,太阳位于西边的地平线附近
G.包括“嫦娥二号”卫星在内,上右图包含了三级天体系统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更接近月球,绕月飞行周期更长
纽约市民10月1日早上6时左右观看发生直播
参考答案:1. D
2. C
3. C
本题解析:1.公转示意图中A为12月22日,B为3月21日,C为6月22日,D为9月23日。“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最接近的是D处。
2.“嫦娥二号”卫星升空时(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在东半球并向西移。
3.“嫦娥二号”卫星轨道更接近月球,绕月飞行周期更短。错误的是C。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卫星发射场最有利于同步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
C.库鲁(5°N)
D.酒泉(40°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卫星发射以当地的自转线速度为初速度,而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可提供给卫星较大的初速度,利于节省燃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及时总结规律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 Q相等。当O、P经度差最大时,P点经度为

A.153°E
B.176.5°E
C.136.5°W
D.113°W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PQ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关于太阳直射两地之间的纬度,弧OP与O Q相等,当O、P经度差最大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度,Q点的纬度应该是47度,OP之间一样是相差47度, A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昼夜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故A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