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北半球极夜范围在扩大 C.阿姆斯特丹日出东南方 D.欧洲四国几乎昼夜等长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Q点地方时为5:45时,即日出时间,P点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可以算出上午有6小时15分。上午、正午时间相同,所以正午也有6小时15分的昼长,日落时间为18:15,B对。A、C、D错。
小题2:Q、P重合点的纬线,即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纬度范围是南北纬66°34’~90°,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
A ??B ??C ??D ?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2分)
(3)地球公转从D到A过程中,秦皇岛昼长变化情况是:??。(2分)
(4)地球公转从A到B过程中,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2分)
参考答案:(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由南回归线向两侧的逐渐递减
(3)昼变长?
(4)先变慢,后变快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断,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结合上题结论,C位置表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上,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从D到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4)从A到B即夏至日到秋分日,中间经过远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与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对于地球运动的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的方法确定地方时.如图所示在自制刻有钟点时间的网盘中心垂直竖立一根标杆,7条放射线段是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据此回答3—4题.
小题1: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1月1日
B.6月23日
C.9月23日
D.5月1日
小题2: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该标杆正午的影长将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昼夜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根据日影变化情况,该地日影持续时间为6:00-18:00,所以白昼时间为12小时。该日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的影子变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A为昏线,PB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C.此时的太阳高度①>②
D.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2:此时O点(O点为圆心)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从图中可读出,图示地区是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23°26′N、45°E。APB是晨昏线,PA是晨线,PB是昏线。P点所在的经线(135°W)地方时是0时,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135°向东到180°,新一天范围约占7/8。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小题2:O点是北极点,该日太阳高度始终是23°26′。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