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图所示,读图完成题。

小题1:当寻秋的摄影师途经甲植被区时,看到的景观最有可能是

小题2:我国四季类型组合丰富,寻秋路线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类型的是
A.路线①
B.路线②
C.路线③
D.路线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C图景观一致。
小题2:“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应位于的温带地区,“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应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图示只有线路①经过了这两种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的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地图综合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镇地域的范围比乡村地域的范围大
B、乡村地域以农业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C、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D、乡村地域会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上图中画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界线。(2分)
(2)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如下图: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A、B、C三圈表示的经济地带分别是:
A?,B?,C?。(3分)
从图中可看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第二、三产业比重?于第一产业,农村?、?程度较高。(4分)
(3)东部沿海地带具有哪些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略
(2)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好?大?工业化 城镇化
(3) 优势:是我国主要农业基地,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科技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有些城镇、人口密集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大江大河夏汛期防洪问题严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等地区,而松嫩平原的中西部为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故B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注意比较分析,本题还可与上题形成题组设计。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M、N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曲线。夏季甲、乙两坡面海拔400m~800 m处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简述该坡面气温低的原因。
(2)简述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的影响。
(3)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
(4)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N?乙?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
(2)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4)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判断,在海拔低于1600m位置,相同海拔高度M坡纬度高,N坡温度低。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所以气温较低。
(2)山区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本题考查盐场分布的区位因素。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4)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闽南金三角地区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