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云贵高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实验“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宇宙探测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完成18-19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0月12日9时,区时为10月12日l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则为中时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北京时间是北京116°E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MQ、MN、NQ分别为晨昏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 P点的纬度为30°,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00。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Q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N
B.0°
C.30°S
D.35°S
小题2:有关该日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P点
B.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
C.N点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P点昼长1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M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M点的地方时为5:00,由此可知MQ应为晨线的一部分,则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可以计算出MN纬线上各地的昼长为14小时,由此可推知MN纬线应在北半球,且在P地以北,故其纬度应高于30°;所以选择D选项。
小题2:MN经度相差30°,NQ为经线的一部分,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7:00,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可以看出M地的昼长等于Q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因此可以判断Q点的纬度可能是35°S。因为M、P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故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点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所以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西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完成下题:
?
小题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0°,23°26′S
B.20°W,23°26′S
C.160°E,23°26′S
D.160E°,23°26′N
小题2: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1时20分
B.12时
C.0时
D.10时4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图中为西半球,范围为160°E←180°←20°W,图中C地昼长为8小时,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AB为昏线,B位于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经度为160°E;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B点160°E的地方时为12:00,20°W地方时为0:00,则国际标准时间为1时20分。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地球上的昼夜现象
③一个地方的白昼时间长短发生变化
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因地球自转而产生下列现象:一是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二昼夜交替现象;三地方时的产生;四地转偏向力的产生。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农业生产活动与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