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E.绿地
F.工业区
G.交通区
H.住宅区
I.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G.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城市主要变现为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要体现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绿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属于环境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态破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南方比北方少
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由于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人口少。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城市略图”和“2005年该市各区域人口变动统计图”,完成下题。
?
(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1.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2.由图可以看出该市③区域的人口增长率约为
A.组团式
B.条带式
C.集中式
D.放射式
E.0‰
F.5‰
G.10‰
H.15‰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城市的地域形态为组团式。
2.从图中可知③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故人口增长率为10‰。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E.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F.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G.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H.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从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分析即可判断,我国人口流动主要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故C项正确。
2.“民工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解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村本身潜在未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形成大批未就业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农村高,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民工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和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掌握目前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我国“民工潮”形成的原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问题。
1.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2.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E.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F.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G.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H.优越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1.图中显示2007年,该市总人口为1 500万人,有户籍人口为200万人,因而该地2007年的流动人口为1 300万人。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而该市又位于南部沿海地区,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可知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