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自东向西降水减少是距海远近;降水是夏季吹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选择B项。
小题2:与降水丰富有关的是:水能(水量大);森林植被(环境湿润,植被茂盛,形成森林景观。)选择D项。
小题3: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从纬度因素分析,热量不足,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选择B项。
小题4: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从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资源的更新分析。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目前,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材料二?图3—3—6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图3—3—7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
(1)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两条与海港相连接的运煤铁路干线分别是?和?。(2分)
(2)材料中,除输煤外,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途径是??。(1分)
(3)输煤和发电各有利弊,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输煤和发电的利弊。?
?。(3分)
参考答案:(1)大秦线?神黄线(2分)
(2)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1分)
(3)从经济效应看:输电成本低,输煤成本高;
从环境效益看:输煤会减轻当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电会减轻使用地环境污染而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各种利用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各有利弊。(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结合图示,山西、陕西的运煤专线为大连—秦皇岛的大秦线和神府—黄骅港的神黄线。
(2)由于当地的铁路外运能力不足,故把煤炭转变为电力,共同高压电线输出。
(3)从经济效益来看,输煤的运费高;而输电的成本较低;从环境效益来看,输煤对当地的环境污染较轻,但加重了输入地的环境污染,而输电则对当地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减轻了输入地的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第1题
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划分。N表示贺兰山脉;A项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至拉萨一线;贺兰山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错误。B项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错误。C项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3000M等高线分界,位于横断山脉;错误。D项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贺兰山。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据此回答各题。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2.雨林地区生物循环旺盛的表现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光合作用强烈
F.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
G.养分保存在土壤中吸收慢
H.植物会很快变成枯枝落叶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
1.雨林中生物循环旺盛,有机物合成速度快,当然雨林植物吸收作用强烈了。植物快速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且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淋融作用强,也是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之一。
2.生物循环就是有机质从形成到分解的过程,生物循环旺盛就是这个过程迅速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工业生产活动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