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2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2分)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2分)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2分)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森林覆 盖率(%)
| 气温年 较差(℃)
| 年降水 量(mm)
| 河流含 沙量(%)
| 人口(万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35
参考答案: 小题1:10(2分)? 8(2分)?毁林开荒 (2分) 小题2:减少了(2分) 小题3: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两倍)(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耕地增加比重=增加面积/原始总面积,即0.4/4*100%。森林覆盖率从18%变为10%,即减少了8%。 小题2:人均耕地=耕地总面积/总人口,计算可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小题3:根据表格材料反映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变大;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相关的计算和转化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 [?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下面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鱼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的需要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
小题2: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外,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流域,降水多,水系雨季时间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中游的荆江河段洪灾严重。三峡工程建在荆江河段上游,所以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A错。三峡工程修建,使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减少,所以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中下游,B对。埃及是个降水少的国家,气候干旱,主要灌溉水源是尼罗河的河水,所以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C错。由材料可知,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河口鱼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D错。
小题2:题目比较的是泄洪量,不是落差,A错。三峡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B错。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C对。阿斯旺工程的上游是热带荒漠或热带草原区,农业不发达,不需要大量取水灌溉,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控制水土流失,进行水土保持错误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营造林木
B、修建梯田,打坝淤地
C、等高耕作,舍饲养蓄
D、加固地表,铺上水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