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7-03 04:20:4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 A.制造业产品质量精良,竟争力强 B.制造业体系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 C.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 D.有强大的科研体系技术支撑
| 小题2:美国大量制造业外包,有利于美国 A.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B.加强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C.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国际市场 D.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在美国的竟争力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学生能够对新概念“制造外包”的理解,能够结合题干的提示来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题干提示“制造外包是......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指相对美国来说具备降低成本的优势,因而可知我相对美国来说,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这是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 小题2:美国大量制造业外包,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因而有利于美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国际市场,会减少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矿产资源消耗,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加强国际市场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描述西藏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雅鲁藏布江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要因素。(6分) (3)说出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10)
参考答案: (1)沿河谷向上游递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4分) (2)甲区域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乙区域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甲区域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乙区域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6分) (3)沿河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热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10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西藏地区的地形地势进行分析。西藏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降水量线明显向雅鲁藏布江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2)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是地形原因。甲区域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乙区域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甲区域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乙区域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 (3)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城市空间分布特征沿河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热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回答本题需要我国青藏总体地形地势有很好的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舟曲境内多高 山深谷,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半山河川地带温暖湿润。海拔在1173至4505米之间,年均气温12.7摄氏度,年降水量400毫米至900毫米。
 (1)说出图中山脉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6分) (2)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西宁地区——河谷农业,武威地区——灌溉农业。请分别指出西宁地区和武威地区的农业类型,并分析两地发展农业相应的主导性因素。(6分) (3)结合有关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关联性知识,简述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西北—东南走向。(2分)?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2) (6分) 西宁地区——河谷农业(1分),青藏高原,地势高寒,热量不足,而该地(地处湟水谷地),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2分) 武威地区——灌溉农业(1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该地(地处河西走廊)可得到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2分) (3)原因:(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①地质地貌原因: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山体风化、地表土质疏松。 ②受汶川地震影响,地质结构不稳定。 ③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④植被植被稀少,破坏严重。
本题解析:(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山脉为祁连山脉,结合图示经纬网的走向,判断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其地理意义主要从地形、地势阶梯、气候类型、我国的自然区划分和省区分界等方面分析。(2)西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候高寒,故热量条件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故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势较低,热量较充足地带。而武威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故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地区,有丰富的高山冰川融水。(3)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和地表疏松物质等自然条件和植被破坏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我国区域地理的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主干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学会知识迁移和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该图为喀什所在地区的位置示意图、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111794平方千米,总人口397,94万人(2010年末)。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喀什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辞、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变通比较发达。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或答“季节河”)。(任答三点得6分) (2)①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冲积扇(绿洲)范围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每点1分,共4分)。②与中亚等地国家交界,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2分);③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便利(2分);④资源(旅游、矿产等)丰富(2分);⑤国家政策支持(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 (2)根据材料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①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冲积扇(绿洲)范围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②与中亚等地国家交界,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③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便利;④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⑤国家政策支持。 点评:根据材料的信息判断喀什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国、巴基斯坦国接壤,边境线总长888千米。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个国家。喀什市与周边八国接壤或毗邻,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黄河近几年没有出现断流,原因是 A.流域内降水大增 B.工农业用水减少 C.水利工程的作用 D.原因不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近几年因为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黄河几乎没有出现断流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