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昼长为14小时,从正午12点到日落为7小时,即19点日落。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的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如下
(1)上图中序号①②④代表的城市分别是 、 、 。( 6分)
(2)据上图判断,此时我国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 前后。(2分)
(3)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上题所示节气地球运行到公转的位置是( )(2分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乙丙之间
D.丙丁之间
参考答案:(1)海口 武汉 广州 (6分)
(2)夏至 (2分)
(3)D(2分)
本题解析: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前后正午有直射现象;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有朝 南的现象;武汉、北京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只能是朝向正北,但武汉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由此可推断,①是海口,②是武汉,③是北京,④是广州。(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海口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判断为夏至日。(3)根据图示的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判断,甲位于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而丁位于远日点,在7月初,则夏至日6月22日,在远日点之间,即图示丙丁之间的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方位和大小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进而结合近日点、远日点和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关系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傍晚人们下班时,再使用从电网购买的电。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据此回答6~7题。
小题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由于(?)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纬度偏低,晴日多
小题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发电成本低
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日多。而上海纬度低,降水少,晴天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4为甲地某时间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A、B数值为一年中的最大值,且A到B的时间差为三个月,甲地在C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世界标准时)3:40和16:20,甲地位置可能为:
A.23.5°N,35°E
B.66.5°N,0°
C.12°S,30°E
D.12°N,30°W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数值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该地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因此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到B的时间差为三个月,且由A到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由C到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因此C表示当地夏至日。该地的纬度大约为12°。夏至日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世界标准时)3:40和16:20,因此该地昼长为12小时40分钟,日出的地方时为5点40分,比世界时早2小时,因此该地的经度为30°E。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