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2019-07-03 04:45:5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各要素孤立存在并不断发展 B.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D.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使其他要素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我国江汉平原,地貌上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地表生长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物丰富多样,构成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这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和谐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和谐统一,即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江汉平原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卷,它说明了五大自然要素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答此题易错处表现在错选D,把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和谐误当成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问题8~9题。
 小题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 B.柏树林 C.人工草坡 D.天然草坡
| 小题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滑坡、泥石流 D.荒漠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CO2浓度最大。 小题1:植被被破坏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 (2)以图乙中A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参考答案: (1)面积增大,水位升高;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 (2)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中A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风;自然景观以草地和高山寒漠为主;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小。
本题解析: (1)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主要从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水面积、水位及盐度的变化分析。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要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来阐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完成题。
 小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
小题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小题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图的逻辑关系图可以得出其中答案,试题的关键是明白水库的修建会产生“库区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增多”两个结果;同时也要明白“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是“库区蒸发量增大”和植物的“蒸腾加强”的结果
小题2:这一逻辑关系的形成正是必修1所讲述的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了具有区域地理特征的独特区域地理环境
小题3: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故选项中不应该含有③。大坝的建成会成库区的泥沙淤积增加,其下游土地在减少被淹的同时也减少洪水期通过洪水带的淤泥的可能性,降低了土地的肥力,也减少了通过洪水带到河口的泥沙的量,使河口三角洲因海浪侵蚀而减少,海水的入侵,使土地产生盐碱化。
点评:本组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与掌握,试题要求考生在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的同时,还要熟悉它们之间的制约性,即其中的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仍致整体发生变化这一基本原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