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
(1)下图所示地球仪上A、B、C、D所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A.欧洲、大西洋、太平洋、非洲?
B.亚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
C.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
D.亚洲、印度洋、太平洋、非洲
(2)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最后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参考答案:(1)D?(2)D
本题解析:(1)从地球仪上可以判读出,A为亚洲,B为印度洋,C为太平洋,D为非洲。(2)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以及如何在地球仪上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右图为“北印度洋及附近海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题1:图示季节为?季,判断理由是?。
(2)小题2:图中乙海底地形为?,其成因为?。
(3)小题3:甲海区盐度高的原因有哪些?
(4)小题4:试从气象、地形、水文、海湾形态等角度,简析丙海域沿海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夏?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小题2:洋中脊(海岭)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小题3: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海域封闭。
小题4:雨季飓风多发;河流径流大;喇叭形海湾加剧潮势;沿海地势低平。
本题解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运动规律是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顺时针方向流动。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类 型,从图中剖面图可观察出乙为洋盆中的突起,应为洋中脊。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是热带浅海中海洋生物栖息的家园,不仅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对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起平衡作用。
没有比这个景象更能使你浮想翩翩了:你架一叶机动扁舟驶进南方的某一处海岸带,舟下是翠碧剔透的海水,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千百条同样翠碧剔透的水道在绿林中交错纵横,随着你的扁舟驶过,白色的海鸥掠起一片。你为此会惊叹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神奇。这便是红树林海岸。
思考:
(1)红树林海岸为何多出现在淤泥质海岸?
(2)在苏北沿海,那儿有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人想把红树林移植到这里,你认为这种想法能实现吗?
参考答案:(1)红树林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统称。潮间带是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是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淤泥质海岸泥泞而潮湿,红树林植物选择黏质度高的泥质滩地著根生长,而松散的沙质滩地或基岩海岸无法使红树林定根并支持树身。
(2)红树林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南的热带、亚热带沿岸。我国海南岛红树林植物最为丰富,种类最多,为37种;广西、广东、台湾次之;福建更次之;到了浙江则仅剩一种,还是人工引进种植的。红树林植物自然生长的北界在27°20′N左右,即在福建省福鼎一带。但似乎在24°27′N的福建厦门是一个界限在此南,红树林海岸发育很好;在此北,红树林海岸稀少。因此,这种想法很难实现。
本题解析:红树林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南的热带、亚热带沿岸。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是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为沿30°N所作的某海区八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此时图中?(填经度)附近海区的水温最高,其原因是?。
⑵图中120°E附近海区的盐度最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⑶西经120°—130°之间海区盐度较低,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4、⑴130°E?受(日本)暖流影响?⑵位于长江口附近,有大量淡水注入,使盐度下降 ⑶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盐度较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成因。⑴图中曲线是沿着30°N纬线的温度和盐度分布,在30°N和130°E交汇处有日本暖流经过,暖流有增温作用导致这里温度比同纬度的两侧高。(2)在30°N和120°E交汇处,正是长江入海口处,8月河流入海水量大,导致海水盐度低。⑶在30°N和西经120°—130°之间交汇处盐度较低,是由于这里位于北美洲西海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作用,抑制了海水蒸发,盐度降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右边景观图。回答下题。

小题1:可以判断该海岸类型主要为(?)
A.基岩海岸
B.红树林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珊瑚礁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