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的农村地区 C.陕北黄土高原 D.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第36题,结合右图的气温、降水资料: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适宜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即季风水田农业。
小题2:第37题,甲图表示英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我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
小题3:第38题,A项我国的水稻种植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B项我国的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与机械化水平都较低。错误;D项甲为乳畜业,按生产对象分,属于畜牧业,而我国的水稻种植业,按生产对象分属于种植业;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多选题 下图为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图中②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为下沉,性质为干燥
B.图中②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为上升,性质为湿润
C.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6月22日
D.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12月22日
E.亚马孙河
F.长江
G.黄河
H.莱茵河
参考答案:1. AD
2. 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图示根据各气压带的分布位置判断,①表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雨;②表示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性质干燥;③表示极地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而图示气压带风带明显项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故AD正确。
2.图示为北半球冬季,亚马逊河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流量大,A错误;长江和黄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BC正确;莱茵河受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故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的基本规律,并结合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分析河流流量变化,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小题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小题1】图示地面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故④表示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则发出地面辐射③,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发出大气辐射②;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①,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小题2】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晚上,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左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右图为“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附近,可能出现右图所示天气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①处与④处最大气压差值(P:百帕)可能是( )
A.20<P<30
B.24<P<25
C.29<P<30
D.20<P<21
【小题3】图中最大气温日较差出现在( )
A.7日
B.8日
C.9日
D.10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右图,可以看出此地在5、6两日经历了一次阴雨过程,之后天气转晴,但气温明显降低,可以判定经历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左图中的②地处在低压的槽部,可能出现冷锋天气。
【小题2】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值为5百帕。①处气压值的取值范围是1005百帕与1010百帕之间,④处气压值的取值范围是1030百帕与1035百帕之间,所以,两地之间的最大气压差值接近30百帕。
【小题3】右图中的斜线是气温日较差等值线,可以读出,7日的气温日较差大于0°,是图示日期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2014年12月4日20时00分北太平洋部分海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答题卡上画出图中E、F-线的天气系统剖面图,要求画出锋面,并标注出冷、暖气团及其移动方向。(4分)
(2)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近,气候特征却差异显著。结合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简述两地夏季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4分)
(3)读丙岛地形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在①、②、③三处中建造港口最优的应是何处?并简述在该处建港口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1)如下所示。
(2)差异: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较凉爽干燥。(2分)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且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且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2分)
(3)②处。(1分)位于海湾中,风平浪静,港阔水深(便于船只航行和停泊)(1分);位于热带地区,水面不封冻(1分);沿海地形平坦,便于筑港(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E处为冷锋天气,F处为暖锋天气,冷气团冷而重,位于锋面之下,暖气团暖而轻,位于锋面之上,且锋面坡度冷锋大于暖锋,冷锋冷气团为直箭头,暖锋冷气团有回转。
(2)甲为日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而乙地为30°N-40°N北美洲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其成因可以从大气环流不同(甲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而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洋流性质不同(甲地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乙地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来分析即可。
(3)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需港阔水深,避风,适宜泊船;图中港口位置建在②处,该处水深,位于海湾处,风浪小,沿海地形平坦,位于热带,水面不封冻。
考点:冷暖锋分析;气候成因及特征;港口建设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 | |